2025-09-09 18:29:17
来源: 无
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曾在东阳中学任教的贾天法老师又收到了昔日的学生、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发来的教师节祝福。
贾天法是潘建伟高中时的班主任,彼此结下的师生情朴实无华,却深厚隽永,令人称羡。潘建伟高中毕业已38年,但他再忙也不会忘记母校的老师。从大学时给恩师寄贺卡,到如今电话问候、微信祝福,38年来,这份师生情从来没有间断过。
每逢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贾天法总会接到许多昔日学生的祝福,这其中就包括潘建伟院士。
就在几天前,贾天法正和家人在甘南旅游,潘建伟又给老师发去了微信。两人在微信中互致问候,潘建伟还提前给恩师送上了教师节的祝福。
潘建伟高中班主任 贾天法
“他这个人一直对老师很尊重。节假日有空的时候,都会发个短信问候,一点架子都没有,每次打完电话还要向师母问好,对我们很尊敬的!”贾天法是潘建伟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和化学老师,虽说他们是师生关系,其实两人只相差七岁。开始担任高一班主任时,贾天法才20出头。在和潘建伟所在班级的学生们相处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贾天法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
1987年7月,潘建伟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大学后,他经常给贾天法老师写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而且每逢教师节和元旦,都会寄上一张小小的贺卡。贾天法一直珍藏着潘建伟寄来的所有贺卡,在他看来,这些祝福就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贾老师:元旦快到了,在迎新的钟声快响之时,预祝您一切顺利!”贾天法说,这是1987年12月28日潘建伟读大一时寄给他的第一张贺卡。在贺卡的雄鹰图片下面,潘建伟还即兴写了一首“忽发一声啸,直凌晴空冠。振翅抒胸意,极目观沧海。”落款为“您永远的学生:潘建伟”。每次看到它,贾天法都特别欣慰。
“先生:祝教师节快乐!学生一切都好。建伟于9月4日。”贾天法拿出一张37年前潘建伟寄给他的教师节贺卡,感到非常自豪。他清楚地记得,收到信的时候是1988年9月9日,第二天就是教师节,这也是他收到潘建伟的第一份教师节祝福。
“从一张张小小的卡片上可以看出来,潘建伟是一个特别重感情,非常细心的人。”贾天法说,当老师这些年,最自豪的就是看到学生们一个个长大成才。
翻看贾天法的家庭影集,记者发现,他与潘建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情,他们两个家庭之间还有一种超越亲情的人间真情。
贾天法说,潘建伟夫妻俩都是他的学生,两人还是同班同学。在大家的印象中,高中时代的潘建伟不仅读书成绩好,而且在班级里也非常活跃,特别讨人喜欢。当年,同班的女同学楼小青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毕业合影,潘建伟(四排左四),楼小青(三排左六)
“这是1987年我们高三(5)班的毕业照,潘建伟是第四排的第四个,他爱人小青是第三排的第六个。当时潘建伟成绩很优秀,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贾天法说,潘建伟大学毕业后,继续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理论物理硕士,而楼小青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
1990年,贾天法结婚时,还在读大三的潘建伟特意赶回来参加老师的婚礼。几年后,在贾天法老师的热心撮合下,潘建伟和楼小青这两个优秀的年轻人也走到了一起。两人结婚后,每次回东阳老家,都要登门拜访恩师。每次潘建伟来家里做客,贾天法的儿子就要围着他问这问那,潘叔叔成了他从小的偶像。
这些年来,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实验领域潜心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他也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潘建伟的颁奖词。贾天法说,九年前授予潘建伟的这个颁奖词,后来也成了儿子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他刻苦学习,立志科技报国。在填报志愿和专业选择方面,潘建伟也经常会给他一些建议。如今,贾天法的儿子已在复旦大学读完博士,毕业留校后在未来信息创新学院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潘建伟身兼数职,虽说已担任多年的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职务,但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他始终带领团队忙碌在科研一线。因为还同时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务,他一年到头都很忙。
尽管如此,潘建伟每次回东阳,总会想办法与贾天法见上一面。
“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在上海住新房,都请我们去,回来的时候我们都要聚一聚。有时他实在没时间来看我,就会托人把我接过来,一起吃个饭。”贾天法说,尽管那么多年过去了,但他们的师生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冲淡。
潘建伟夫妇与贾天法老师一家三口的合影
又是一年教师节,贾天法在一枚教师节的纪念封上写下这样四行字:“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学校,恪尽职守,敬业奉献。与潘建伟共勉!班主任 贾天法。”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虽然已离开教育岗位多年,但贾天法一直为有潘建伟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骄傲和欣慰。
在东阳中学的物理实验室里,放着一张潘建伟和老师们的合影。这是2002年母校成立90周年时,潘建伟与三位恩师的合影。
东阳中学90周年校庆时,潘建伟与三位老师的合影
“那次他回来参加母校90周年校庆,主动过来要和我们一起合个影。最左边这个是语文老师,第二个是他的班主任贾老师,最右边这个就是我。”金信伟是潘建伟高中时的物理老师,目前已退休在家。
金信伟对潘建伟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学习特别勤奋,每次下课都要跑到讲台上找老师不停地问问题,有时甚至到了课间操时间,他的问题还没有聊完。他思考得越深,问题也越多。潘建伟勤思多问的学风,给每位任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令他们心生欢喜。
胡国富是潘建伟高中时的同班同学,上世纪90年代从浙江师大毕业后,回到母校当物理老师。时间过得很快,胡国富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0多年。
“我与潘建伟在高中时感情就非常好。毕业后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系。我们俩一个在高校搞科研,一个在高中教书,同样都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胡国富说,潘建伟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每次东阳中学校庆或者母校有重大活动,他都会抽空回来,看看母校的师生,力所能及地为母校做点贡献。
而更让母校骄傲的是,建校113年来,已经涌现出11位院士、500位博士、5000余名教授等一大批卓越英才。其中,严济慈、潘建伟和陆朝阳三位校友,都与中科大有很深的渊缘,而且都投身于物理科研领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精进突破再超越,砥砺奋进续荣光,他们三人的接续传承,也是“东中精神”的生动写照。
1986年,严济慈回母校作讲座,潘建伟作为优秀学子代表受到严老接见。受严济慈科技报国的启发,潘建伟毅然报考了中科大,从此走进广阔的物理学世界,带领团队攻克一道道世界难题,成为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亦师亦友的潘建伟和陆朝阳
2000届校友陆朝阳,也是因为听了潘建伟的一次回校讲座,追寻师长脚步报考中科大。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硕士,加入潘建伟的量子物理研究团队;2011年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后,他践行与潘建伟的“归国约定”,回到中科大任教,并成为潘建伟团队核心成员。如今,陆朝阳同样走在了国际量子科学领域最前沿,在量子计算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