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头条   正文

锐评丨“人大刚子”火了!学生需求在哪儿,就去哪儿听意见

2025-09-10 06:51:02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这几天,账号“人大刚子”在社交平台爆火。据报道,“人大刚子”确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的个人账号。他坦言自己“下场”的目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升治理效率,共情共担共创”。同时,他还建议学校每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与他打好配合。

“人大刚子”的个人账号页面

据报道,“人大刚子”的评论区俨然成为“许愿池”。通州校区与中关村校区班车过早结束、建议苏州校区扩建教学楼、建议通州校区食堂增设面点和新鲜水果……面对学生提出的花式问题和建议,“人大刚子”直接在社交平台作出“马上研究,尽快优化,照顾好自己的学生”等答复。不是没回应,不是等一等,而是开诚布公地回复“马上”“尽快”。“人大刚子”爆火,不只因为高校领导“入网”的新鲜感,更因为互动之中、言辞之间,能让人感受到对学生诉求的重视、提升校园治理效率的态度。

“人大刚子”在评论区的回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因为接地气的交流方式,受到学生欢迎。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孔建益向学生公布手机号,至今收到学生3万多条短信,全部一一回复。天津财经大学上线“你呼我应”平台,只要学生在这一平台上提出诉求,就会收到相关负责人的快速响应。有的高校校长坚持用电子邮件回复学生来信;有的高校设立校长聊天日,面对面倾听学生心声。这些高校管理者“入驻”方式不同,行事风格各异,但都做到了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认真倾听学生心声和诉求,真心实意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方设法帮学生排忧解难。

在很多大学生眼里,高校管理者忙于科研、调研,不仅有开不完的会,还要应付各式各样的检查,校长书记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平时难得与学生见一面。可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服务,不正是高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高校管理者要做好校园治理、提升教育质量,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办到的。如果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听不到学生的诉求、不了解学生的期待,办学治校就容易不切实际。曾几何时,高校管理者与学生当面聊天是家常便饭。随着时代的变化,校长信箱、邮箱陆续成为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近年来,使用邮箱和信箱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年轻一代更习惯待在网络空间、使用即时通信。“过时”的或不那么好用的反馈途径,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摆设,不仅不能让学生开口说话,还会拉远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高校管理既以学生为本,就该适应新趋势主动拥抱新平台。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党委书记、校长,要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学生。联系学生,就该走进学生的网络世界,就该主动对接学生的诉求。不管是“人大刚子”爆火,还是孔建益校长广受好评,都是因为真诚引发学生共鸣,都是高校和学生彼此信任的双向奔赴。

学生需求在哪儿,就该去哪儿听意见。不管是通过社交平台还是手机短信,真诚与学生互动,真心为学生办事,就是最佳的交流方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