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08:10:09
来源: 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月7日,东阳南市街道横城村敦德堂里,传来了诵读《论语》的琅琅书声。
敦德堂始建于南宋景定年间,开设过蒙学,抗战时期东阳中学曾迁址于此上课,“文革”中改为横城小学。7日早上,为传承教育家精神,庆祝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东阳叶子帮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陈书文、曹召龙、王红艳等退休教师志愿者和结对孩子30余人,在这里举行了庄重的“拜孔子”仪式,重温“至圣先师”对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
“起人文两朝义学,绳祖武百世云礽。”志愿者和孩子们在该村老年协会“老会长”蒋观法的带领下,来到横城义塾纪念馆。蒋观法一边让大家观看馆内的雕塑,一边讲解当年横城义塾的布局、环境和教学特色。为便于了解横城义塾的历史,该村两委干部蒋忠全、蒋烈奎特意给志愿者送来7份宣传资料。
据悉,横城义塾创办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由该村蒋沐执掌义塾。塾运营经费由蒋氏家族提供,每年划拨一万贯田租。蒋沐之后,其子蒋吉相、孙子蒋元、曾孙蒋伯康,一门四代办学,薪火相传120余年。横城义塾主张“德业相劝”“循序渐进”等教育理念,实行封闭式管理,统一服装,入塾的正式学生还可享受免费食宿。于是求学者纷至沓来,生源遍布省内23个县,且名人项背相望,崭露头角者达685人。当时方逢辰、黄溍、柳贯、刘基、宋濂、方孝孺等教育家曾慕名前来横城义塾讲学或求学。
活动现场,东阳市最美“五老”、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韦春森,给大家讲述了当时名儒大家来横城义塾讲学或求学的故事,并着重解读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让孩子们懂得主观努力、勤奋刻苦对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当天,“叶子帮帮”志愿者还带着结对孩子,上门慰问了抗美援朝“战地文化教员”、东阳中学94岁的退休女教师李昌金和85岁的老党员、小学退休教师蒋琴华,送上鲜花、礼物和教师节的美好祝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