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磐安   正文

金华日报|大盘镇小番薯“链”出大产业 携手共赴甜蜜前景

2025-09-10 08:50:48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陈冰冰 通讯员 孔黎明

秋意初显,硕果盈枝。9月的磐安县大盘镇潭下村北桥自然村,连片的番薯地绿意盎然,交织的藤蔓下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田埂间,满山红家庭农场负责人楼金六与村民们正躬身忙碌,锄头起落间,一串串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去泥、分拣、装筐……田间地头洋溢的欢声笑语,诉说着小番薯带来的“甜蜜”喜悦。

这并非一幅孤立的丰收图景。在磐安县大盘镇,一颗看似普通的小番薯,正以其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富民效应,突破传统农作的边界,通过组织化、品牌化、融合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从零散的“土疙瘩”成长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磐安县旱粮种植历史悠久,而大盘镇因其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昼夜温差显著,为小番薯的糖分积累和品质提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产出的小番薯体态饱满、颜色鲜艳、口感甜糯,经浙江省农科院检测,可溶性糖含量达15%,比其他地区高30%,被评为磐安县“十大拳头农产品”金奖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

随着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大盘镇小番薯的种植规模与产业效益同步攀升。“今年我们农场种植了6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了20多亩,引进了‘哈密’‘蜂蜜罐’‘心香’等多个优良品种。成熟后我们统一回收,就是要让乡亲们能跟着增收。”满山红家庭农场负责人楼金六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小小的番薯,正展现出带动农户共同富裕的巨大潜力。

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科学的组织和成熟的体系。近年来,大盘镇敏锐地捕捉到小番薯产业的发展机遇,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着力构建“统一品牌、统一种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户单打独斗、自产自销的松散模式。小盘村的磐桃果蔬专业合作社、光明村的大盘心香小番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成为聚合资源、连接市场、服务农户的关键平台。

“大盘镇现在小番薯种植面积达800余亩,200多户种植户加入了各个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不仅稳定了小番薯的品质,更稳定了农户增收的预期。”心香小番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金德介绍,目前大盘镇小番薯的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其中精品约占1/3,价格为6元每斤,种植户每亩净收益达5000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大盘镇的番薯产业并未停留在鲜食销售的初级阶段。各合作社积极拓展思路,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做文章,将目光投向深加工领域,尝试将新鲜小番薯加工成番薯干、番薯粉、番薯面等多样化产品。这种“多条腿走路”的模式,有效增强了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让小番薯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今年,大盘镇还制定出台了农特产品发展扶持政策,建设的农特产孵化园即将开始招投标,下一步准备集中规模生产小番薯、小发糕及其延伸产品,并通过公司化运营将产品打入商超。同时,建设冷库、引入冷链车解决仓储问题,引进“大盘山”商标授权使用,全方位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

从依靠天然禀赋,到引入现代产业组织方式;从提篮小卖,到打造一体化产业链;从农户分散经营,到新型主体抱团闯市场——大盘镇用小番薯做成了“大文章”。承载着农户致富希望和乡村振兴梦想的小番薯,正沿着产业化、合作化的道路,一步步种出更广阔的甜蜜前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