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头条   正文

从金华走出的诗坛新星:胡了了向着诗歌的深处走去

2025-09-10 14:28:57

来源: 无

作者: 胡晨歆

在日前揭晓的第九届东荡子诗歌奖·高校奖获奖名单中,诗人胡了了的名字位列其中。

东荡子诗歌奖旨在奖励对当代汉语新诗创作与评论有重要贡献的在世诗人与学者,其下设的高校奖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每届仅评选五位获奖者,以其高标准的专业性和激烈的竞争性,成为发掘优秀青年诗坛力量的重要标杆。

这名从西北宁夏迁徙至江南金华的写作者,在婺江畔完成了他的文学启蒙。从曾经高中诗社三五人的小社群,扩展到如今跨越地域的数百人读者群;从早期白描式的生活速写,演进为融旧诗气韵于新诗肌理的深度探索;从单纯的自我表达,转向对诗歌本体的探索……胡了了正在文学场域之中逐步打开局面,向着诗歌更幽微、更无限的深处坚定走去。


成为一名诗人

初二时,因父母工作调动,胡了了从宁夏银川来到浙江金华,与原来的朋友们失去了联系。为缓解孤独,他将注意力投向了文学。

初二到初三之间的暑假,胡了了都在通济桥北桥头的新华书店里度过。在那里,他偶然读到了北岛的诗集《结局或开始》:“诗歌里极具张力的诗歌意象和简短有力的表达,让我大受震撼。”北岛的诗让胡了了突然对写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第一次发现,汉语的词汇可以被这样使用,可以这样掷地有声地表达我切身感受到的情绪”。胡了了说:“所以我决定要做一名诗人,写自己的诗。”

2012年开始,胡了了开始集中阅读北岛、顾城、海子以及《时间的玫瑰》里西方诗人的诗,从他们的诗中找到那些早已存在于身体,却从未被意识到的词语。“那是我写诗的初学阶段,十分狂热。”胡了了回忆,当时写诗只是把自己认为新鲜、兴奋的词语随意地组成句子,再把句子以中学作文的逻辑拼成一首分节的抒情诗,而且模仿北岛早期诗歌尽量押韵,居中写在笔记本上,写完了就孤芳自赏。

“当时的诗写得都比较即兴、偏口语,标题大多都是‘我们’‘梦想’‘太阳’之类的,回过头看虽然有些幼稚,但那时也是乐在其中。”胡了了说。

升入高中后,语文作业有每周札记的任务,胡了了便在上面写自己的诗。当时金华二中的语文老师章惠西将胡了了的札记本拿去给驻校诗人伊有喜评价。“伊老师用红笔给我写了一段评语,大意是认为有新意,可以继续写。”当自己的诗得到伊有喜的认可时,胡了了更加坚定了做一名诗人的想法。

通过金华二中的图书馆,胡了了读了大量的现代汉语诗歌,在全新的阅读中,他的书写广度被大大解放,写作数量也突飞猛进,一天七八首是常态。2016年,胡了了考入黑龙江大学,加入学校源诗社。在这里,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社友们一起聊诗、写诗,建立起关于自己是个诗人的坚定的身份认同。

这种“诗人”身份的自觉认同,远不止于社团活动时的意气风发,更内化为一种持续的、坚毅的学术追求。本科毕业后,他考入浙江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并于今年进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系统深入地做新诗研究。其间,他获得再望书店青年诗歌奖首奖、第十四届复旦大学“光华诗歌奖”、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

诗歌拯救了我

“我终于不仅是/选择了自己的思想/还过上了/自己选择的日常。”今年7月搬到南京后,胡了了写下诗作《日常》。他说,如今每日与诗相伴,恰是他理想中的生活。

胡了了的生活里,写诗是贯穿的主题。2012年从宁夏搬家到金华后,陌生的环境、成绩的差距、友谊的阙如让14岁的少年产生巨大的断裂感。“生活上巨大的变动促使我向文学深处走,逃避到诗歌构建的精神世界中。”胡了了说,写诗是纾解苦闷的良方,让他没有像其他的叛逆少年一般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诗歌不仅成为胡了了的精神庇护所,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通过诗歌,他逐渐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诗友。

初中时,胡了了只是自己写诗自己看。到了高中,他认识了两个同样写诗的学弟。“我们三人时常翘晚自习,在金华二中的野山坡和地下车库,几个小时地谈诗、臧否作家,拿出新写的手稿朗读和讨论。”胡了了形容,那段时光是他比起诗歌本身更加珍视少年的另一重生活的时期,三人还互起笔名,“胡了了”这个笔名则是他自己起的。

后来,在黑龙江大学的源诗社里,胡了了与年龄相仿的诗人一起参加沙龙。“加入源诗社不久,诗作就得到初次相遇的同龄人的认同和喜欢,这对我的鼓励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胡了了说,进入专业的场域,撇开外界的干扰,交流带来的能量消耗大大减少。这让他对于写诗的热情和扩张性也日益膨胀,开始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诗以及关于诗的言论,在知乎上认识了更多能够聊诗的朋友。

2019年到2023年,胡了了迫切地打磨“强大的作品”,写出带有强烈个人风格、从来没人写过的诗。他能坐着连写六七个小时的诗,200多行的长诗一气呵成。《奔马》《节日》《吴敬梓》都在这期间所作,各自都具有鲜明的风格。他说:“我找到了我的诗,它又如同指引的光帮我找到了真正的自身。”

这期间,胡了了的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被更多的专业人士所认可,还拥有了几百号人的读者圈。他希望自己的诗成为陪伴读者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去美好的、深刻的东西,也相信一定也会有人无比重视他的写作,成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他将在诗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金华二中教师伊有喜的印象中,胡了了是他36年教学生涯中不多见的对诗如此痴迷的学生。

“当时我在他的札记本上用红笔勾勒出写得好的句子,还在底下写了段评语,鼓励他继续写下去。”伊有喜说,那之后,他的办公桌上时常出现一叠诗稿,都是胡了了写好送来给他评价的。

高中生的精力是旺盛的。在写诗上,胡了了的兴致很高。

他会为了买到20×20的稿纸走到骆家塘尽头的文具店再折回去,因为只有那里能买到最舒服的写诗的稿纸。只要有时间,他就到办公室找伊有喜,问各种各样的关于诗的问题。

“他总是声音洪亮、大大方方地与我聊诗。但我认为诗歌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所以我当时总是带他到办公室外面聊。”伊有喜至今记得,有一次胡了了下午下课来找他聊诗,从课间活动一直聊到晚饭时间,在学校里他们告别:“我刚回到家,他又打电话追来继续讨论。我用的诺基亚,续航很强,但那晚硬是聊到手机没电自动关机。”

当时,伊有喜也会将胡了了的诗投稿到各种刊物上,增强他的写作信心。“他有热爱、有学养、有积淀,更有对诗歌的抱负。相信他将在诗人的路上越走越远。伊有喜说,胡了了毕业后,他也一直关注着胡了了的动态。

2018年,《青春》期刊的编辑告诉他,收到了一篇名为《我的老师伊有喜》的投稿,他一猜就知道是胡了了写的,感到十分惊喜。如今,得知曾经的学生获得了东荡子诗歌奖,他丝毫不觉意外,只觉得像看到一颗精心培育的种子,在人海中发出了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