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健康小站|“13579”,读懂糖友运动“密码”

2025-09-11 07:24:03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朱静怡

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友都知道,运动也是糖尿病的治疗处方,科学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稳定性,降低患并发症的可能性。

如何科学有效且安全地进行运动?快来记住“13579”这组糖友“密码”。

今天认识它

糖友科学运动


1
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

餐后60—90分钟是血糖上升的高峰期,此时运动能有效地利用血糖供能,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避免低血糖。记住,不宜空腹运动,易诱发低血糖或反应性高血糖,也不宜餐后立即运动,会影响消化。


“3”
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

中等强度运动持续30分钟左右,身体才能更充分地利用葡萄糖和脂肪酸供能,达到较好的降糖、减脂效果。可从较短时间(如10—15分钟)开始,逐步适应增加。开始运动前做好5—10分钟热身及运动结束后做5分钟休整运动,可减少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5”
每周至少运动5天

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通常可持续24—72小时,为了维持这种有益效应,需要保持规律运动,避免间隔过长,如仅周末集中运动,建议每周5天为宜。



“7”

运动心率不超过

(170-年龄)次/分钟


这是估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靶心率的简易公式。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对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值。糖友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运动负荷试验确定更精准的个体化靶心率,运动中应感觉“有点费力”,简单来说就是“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程度。运动时可以摸脉搏(桡动脉或颈动脉),计数10秒脉搏再乘以6,或使用心率监测设备。


“9”
谐音“久”,身体感觉长久舒适

合适的运动量应让你在运动后感觉全身舒畅、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稍感疲劳但休息后很快恢复,不影响次日生活。如果运动后出现持续疲劳、肌肉关节明显酸痛、失眠、次日血糖异常波动(过高或过低)、胸闷胸痛、头晕等不适,则提示运动可能过量、强度过大或方式不当。


提醒
运动方式要听取医生建议

有氧运动为主: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太极拳等。

力量训练为辅:每周2—3次(非连续日),使用弹力带、哑铃或自身重量进行。

柔韧平衡:运动前后拉伸,或练习瑜伽、太极,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尤其对老年糖友预防跌倒很重要。


运动的本质不在于瞬间的强度,在于长久融入生命的节奏。餐后1小时的等待、30分钟的坚持、每周5天的规律运动,最终都指向心率平稳上升后的舒适与健康。这串数字背后,是无数临床实践总结出的安全边界。

运动虽好,但糖友们存在个体差异,大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科学运动配合规范治疗。





科普作者名片

姜灵芝

主管护师

金华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刑.png


审核:金华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护士长杜厉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