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文化   正文

[冰壶] 不为

2025-09-11 08:00:58

来源: 无

作者: 王春雷

插图:童俊

“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是本尊,另一个是镜子里的影像。乍一看,两者是反着的;事实上,却是一体的。

按品行,儒家将人分为君子、小人,前者高尚,后者卑劣。如此二分法,简单粗暴,倒也快意粲然。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表述源自《孟子》,“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其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中,也有名士。比如,“孔门十哲”中的子路。

子路只小师父孔子九岁,好勇斗狠、性格直爽,还是个话痨,经常和孔子斗嘴。连守城门的值班员都知道他。据《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公元前480年,卫国太子蒯聩发动政变夺权,子路时任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面对政变,他冒险返回救援孔悝。时年63岁的子路与武士石乞、盂黡搏斗,对方不讲武德,不仅年轻力壮还二打一,打斗中子路的帽带被斩断,他停手整理冠冕,留下最后一句话:“君子死,冠不免。”

子路冲入险地救主、停止战斗留遗言,看似迂阔,实则不凡。

君子的“君”,从尹从口,“尹”象征治事,“口”象征发令。明朝诗人曹学佺(1574-1646)便是君子一个。身为读书人,曹学佺曾官至礼部尚书,是发号施令者,有君子之风。

曹学佺“高考”经历有奇遇: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会试,曹学佺以二甲五十名考取进士。会试时,策论题为“车战”,他答:“臣南人也,不谙车战,请以舟战论。”遂大谈舟战大法。曹学佺答非所问,主考官张位却甚爱其才,改其为第十名,帝授户部主事。后张位被罢官,其门生故吏众多,却鲜有人敢前往看望,独曹学佺带着许多干粮赶往码头送行。此事为执政所闻,遂摘取曹学佺会试卷中言论,斥之“险怪不经”,调其任闲职七年,曹学佺不改其乐、潜心读书。

发号施令者就是君子吗?曹学佺可不这么看。某年,他被罢官,回乡到一相熟的屠户家串门,见其客厅挂着一副对联: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便续写成诗《至屠夫徐五家见悬此联》:“蝇营狗苟贪妄欲,人猿如何再作揖。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主考官被罢官,曹学佺不为“人皆避之不及”之事,专程送行;屠户挂对联讥嘲读书人,曹学佺不为“君子远庖厨”之事,不仅与屠狗辈交朋友,还抄录其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对子,留下名句。

赈济饥民、修桥铺路,曹学佺是个好官,但其严惩贪佞、执法不阿,先是得罪了蜀王,后又和魏忠贤杠上,被罢官、被囚禁,连心血之作《野史纪略》书版都被毁……可喜曹学佺仍不改其乐,不仅当好官、写好诗,还用任闲职、被贬罢的大段时光,研习地理、天文、音律,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写出好戏,成为闽剧始祖之一。其不为,甚可为。

近读现代知名投资人段永平的《不为清单》,其“十九个‘不’”,是在不为中求有为。其中有几点,是很不走寻常路的:比如,不做代工,坚持品牌建设,注重产品差异化,以免陷入低利润竞争;比如,不攻击竞争对手,聚焦自身产品用户体验,而非贬低他人;比如,不谈性价比,好货不便宜,再好的产品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比如,不弯道超车,总想着“出奇”容易犯错,老老实实做事,不求捷径,也能积累出巨大的能量与优势……

子路、曹学佺、段永平的故事,古今映照。

不为,不是消极、不作为,它是有为的副产品。人生最大的作为,有时恰恰在于那些决意不为的时刻。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