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0:50:38
来源: 无
9月10日《行风热线》上线嘉宾: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施彦文
主 播:龚 望
问:新学年开始,浙师大附小与浙师大之间合作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理念转变:新学年要把“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心理上概念上变成“浙江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强化与浙师大的紧密联系,打破此前“挂靠”式合作局限。
合作范围拓展:此前合作仅聚焦教师梯队培养,新学年转为“教师+学生”双轨推进。一方面延续“一特一博”模式,即学科教师配备特级教师(负责课堂实践)+博士(负责教育理论);另一方面重点联合浙师大计算机学院、信息光学研究院、数学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等二级学院。
学生培养重点:依托浙师大硕士研究生、博士、教授等资源,真正把高校资源“落地”到小学课堂和课后服务里,针对性培养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重点发展轮滑、健美操、C++编程、无人机、机器人等特色项目,推动合作向深层次、多维度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施彦文
问:新学年里对AI赋能教育教学管理有哪些思考?
答:AI确实是现在教育的大趋势,但我认为不能盲目跟风,得想清楚“怎么用、用在哪”,核心原则就是“接触AI、熟悉AI,但不依赖AI”。
首先得让师生都敢用、会用AI。新学年我们会先从基础培训入手,比如给老师开设AI课程,教他们怎么用AI做课件、怎么用AI分析学生成绩;还会教孩子用AI做简单的创意设计,让他们觉得AI是“好用的工具”,而不是“复杂的高科技”。
然后是打造AI应用场景,让AI真正融入校园生活。可行的话,我们计划在教学楼大厅设一面“AI墙”,孩子可以跟AI对话;还会开发几个特色场景:识别类的,如孩子把捡到的物品放在AI识别区,AI能自动判断“这是某某小朋友的水杯”;自我提升类的,如孩子在AI学习机上做练习,AI能根据错题分析薄弱点;语言提升类的,比如孩子跟AI练英语对话,AI能纠正发音、给出建议。
更重要的是“教师给AI赋魂”。AI虽然能做很多事,但它没有感情、没有温度,不能替代老师。教学设计可以参考AI,但必须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创新;批改作业可以用AI,但老师要重点关注孩子的书写、态度这些AI看不到的细节。
最终的目标是让AI像“校园管家”一样,随时随地帮师生解决问题,成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AI应用的“标杆”。当然,咱们也会注意“度”,不会让孩子过度依赖AI。
明日预告:9月11日《行风热线》书记校长访谈:东莱小学。欢迎拨打热线电话82362218参与节目。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