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开学季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金华市第二医院专家多维度支招护航成长

2025-09-11 11:03:20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戴伟文/文 傅俊/摄

随着开学季到来,学生们从假期的松弛状态切换到规律紧张的校园生活,心理适应问题集中显现。金华市第二医院三位心理专家结合临床案例,从评估、干预、适应三个维度给出专业建议,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防线。


心理测量室主任杨帆: 

关注情绪与睡眠,科学评估早干预

杨帆介绍,8月下旬起,儿童青少年就诊量显著上升,就诊群体主要分为四类:需评估精神状态以办理复学证明的学生、临近开学出现焦虑情绪的学生、返校后适应不良的学生,以及入学后被老师发现异常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等特殊儿童。这些孩子均需接受心理情绪状态评估,以及儿童行为、智力水平异常排查,而该科室最新独具特色的评估是注意力缺陷的客观评估。

“不少家长误将孩子的活泼好动等同于多动症。”杨帆介绍,科室通过“注意力竞量测试”这一特色评估手段,可有效避免主观误判。此前有家长因孩子课堂上好动带其就诊,评估后发现孩子只是性格活泼,并无多动症状;还有学生因成绩落后被怀疑“不用功”或“不聪明”,经评估才明确是注意力缺陷而非学习态度不好或智力问题。

杨帆提醒,睡眠问题是情绪异常的“早期信号”。很多孩子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时,往往已因学业压力导致长期睡眠不足,或因睡眠质量差引发情绪波动。“家长应减少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多观察孩子睡眠时长是否充足、睡眠是否安稳,若发现孩子频繁失眠、多梦,需及时干预。”医院设有睡眠医学中心,可针对睡眠问题提供专业方案,除药物治疗外,还会为家庭提供睡眠健康科普指导。若家长察觉孩子情绪异常,也可在医院“金华心晴”小程序借助专业量表自测。自测发现问题后,需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情绪问题正呈现低龄化趋势,小学高段学生已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情绪不佳的孩子在冲突中容易出现冲动行为,甚至引发极端念头。”杨帆说,心理测量室的专业心理评估师会通过详细问诊、观察核实等,评估患者情绪、人格特点及刺激因素,为临床医生出具辅助诊断的报告,明确问题原因与严重程度。采访当天有一名欲轻生的学生被紧急送医,经焦虑抑郁自评、人格问卷、自杀态度调查等评估后,才明确心理危机程度。目前心理测量团队9名成员中,6名为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能力扎实,且总结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规律:低龄儿童行为问题偏多,且部分存在智力缺陷,初中以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则多为情绪问题。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主任童春南:

多维干预显温度,发现孩子“闪光点”

8月29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儿少病区)有16名孩子康复出院。然而,开学第一周仅4天,中心就收治了19名初高中学生。“这一数据反差,反映出开学季孩子心理适应的压力。”童春南坦言,临床中常见四类开学季心理问题:其一,军训期间身心俱疲。部分孩子因体力不支、纪律约束导致心理疲劳,叠加烈日下的身体消耗,易出现情绪崩溃。其二,假期作息混乱引发适应障碍。长期晚睡晚起、缺乏规律的孩子,开学后难以承受高强度学习节奏,出现失眠、焦虑、情绪波动,甚至伴随头痛、胸闷、腹胀等躯体化症状。其三,沉迷网络导致社交能力退化。“现在要求走读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沉迷手机导致作息颠倒,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孩子在现实中难以交到朋友,便转向网络寻求慰藉,进而导致现实交往能力越来越弱。其四,注意力缺陷低龄化加剧。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诊疗范围涵盖青少年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厌学、网络成瘾,以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等,同时提供心理健康体检与休学复学评估服务。门诊三分之一患者存在注意力缺陷问题,且小学低年级患者占比逐年上升。

“注意力缺陷与过度使用手机密切相关。”童春南解释,小学阶段孩子每天使用手机建议控制在1—2小时,每周不超过12小时。短视频频繁的画面切换、色彩刺激,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他建议家长引导孩子观看《动物世界》等长时纪录片,培养专注习惯。

针对这些问题,中心采取“先保障安全,再逐步康复”的综合治疗策略,开展从“治疗”到“治愈”的温暖实践,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干预模式:

“青春加油站”:病房变“家园”。病区以暖色调软装布置,配备书架、绿植与手工角,营造温馨氛围。年轻的护士团队与孩子年龄相近,沟通时常用“宝宝,今天感觉怎么样?”等亲切表达,天然的共情力让孩子快速放下戒备。“有的孩子和家长闹矛盾离家出走,回到病区说‘这里比家里温暖’。”童春南说,不少孩子康复后仍舍不得出院,因为在这里,他们的委屈被看见,被接纳、被尊重和被爱护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朋辈支持:在互动中重建社交信心。科室每周组织一次外出活动,带孩子逛景点、品小吃、看电影、撸宠物,几乎走遍了八婺地区的各个景点。“起初担心安全问题,但两年多来,孩子们都能遵守规则,没有出现意外。”此外,病区还开展绘画、合唱、手工等团体活动,让同龄人在合作中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慢慢重建现实社交能力。

美育与公益:唤醒对生活的热爱。针对抑郁孩子“内心缺乏美好体验”的问题,中心开设美妆课、团体音乐治疗、绘画创作等活动,让孩子通过艺术感受美;定期组织孩子到敬老院做公益,为老人化妆、簪花、拍照,再将照片装框赠送。“这些活动的费用全部由医护人员自愿捐助,孩子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能收获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在中心两周年庆上,孩子们自发表演各种精彩的节目,展现出活泼可爱的一面。

童春南强调,家长需减少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增加亲子陪伴,每天可一起阅读、运动或做游戏,营造“暖洋洋”的家庭氛围。他会给就诊孩子布置一项“运动作业”:选择持拍类运动或集体项目长期坚持,每周爬一次山——上坡锻炼心肺,下坡促进前庭发育,助力注意力提升。“每个孩子都是宝藏,家长不能只盯着成绩,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善良、美好、创造力等品质,多鼓励、多肯定,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王晓蓉:

三方合力,平稳度过适应期

开学以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明显增加。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王晓蓉介绍,比较常见的是厌学、人际关系、亲子关系、职业发展等问题。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以个体咨询为主,也有针对人际关系开展的团体咨询。

针对开学季的不同群体,王晓蓉提出相应建议:

给学生:学会积极心理暗示,用“开学能学到新知识”替代“上学好难”;提前调整作息,避免开学后生物钟紊乱;将学习目标拆解为小任务,完成后给自己奖励;主动与同学分享假期趣事,缓解孤独感;若负面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及时向家长、老师或心理老师求助。

给家长:理解“开学焦虑”是正常情绪,避免批评指责,耐心倾听孩子烦恼;开学初期不布置额外学习任务,给孩子1—2周适应缓冲期;帮孩子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打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多聊学校生活中的趣事,少问成绩;定期与老师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给教师: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通过互动游戏、分享会帮学生快速融入;营造包容的班级氛围,关注内向、转学等特殊学生;作业量循序渐进,避免开学初期压力过大;及时与家长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关注心理变化。

王晓蓉表示,开学季心理问题多为短期适应问题,通过自我调节、家庭支持与学校关怀,九成以上学生能在1—2周内适应。若孩子出现持续失眠、拒绝上学、情绪崩溃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问题加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