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23:54:01
来源: 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的长河奔涌不息,冲淡了硝烟,却冲刷不掉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荣光。
金华,曾是抗战的重要战场。这里的山水,见证过日寇的铁蹄与暴行;这里的土地,浸染过英雄儿女的热血;这里的村庄与街巷,回荡着不屈的呐喊与抗争的号角。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80年,山河依旧;80年,烽火渐远。7月18日起,本报联合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金华市委老干部局,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深入金华各地,采访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兵们眼中“我们的河山”,捕捉他们珍藏的烽火记忆。通过老兵们的故事,我们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80多年前,15岁少年徐圣泉,在返乡途中莫名被抓。日本鬼子将他绑在树上,将尖锐的刺刀扎进他的大腿,一股温热的鲜血顿时顺着裤脚淌了出来。
“他们说我是游击队的,把我关押了起来。”日本鬼子用香烟塞满少年的鼻孔,用烟头烫少年的脸。
少年很是害怕,但是不吭一声。他明白,这群侵略者来到这片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犯下的罪债终有一天要偿还。
1928年,徐圣泉在东阳出生。从幼年记事起,苦难就接二连三地找上他。3岁丧母,7岁丧父。无依无靠的他,投靠在亲戚家中,艰难度日。平日里,鞋子破得只剩半只。肚子饿了,就到外面地里挖点不知名野菜用水煮着吃。
打小,徐圣泉就觉得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他在读书方面很有天赋,也很努力。可惜的是,上到初中毕业之际,上天又跟他开了个惊悚的玩笑。
1943年9月,他从学校返回东阳途中,被日本鬼子视作游击队员抓了起来。“日本鬼子说我是去传递信息的。”在经历一系列非人的折磨后,他侥幸逃脱。回家后,他下定决心投笔从戎,参军抗日,私仇国恨一起报。
或许是因为营养不良,徐圣泉的个子小小的,这给他参军带来了麻烦。“我爸爸当时去参加青年远征军,怕个子小无法入选,就在借来的皮鞋里塞了一块东西,将自己垫高。”徐圣泉的二儿子徐英明说,他父亲这才顺利当上了兵。
徐圣泉随队被拉到江西上饶新兵集训总队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训练,而后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20师69团一营重机枪一连,担任机枪手。
1944年底,徐圣泉所部奉命开往福建福州支援缅甸前线抗日。在福州,他们一直在做支援前线抗日的准备,同时就地训练。但一直没有接到上前线的指令,在福州一直训练到了抗战胜利。
日军投降后,徐圣泉返回东阳。1946年,他应征入南京国民政府警卫总队,后受委派到北京傅作义部视察组作视察员。
在这里,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腐败他看得一清二楚。“他是视察员,为了讨好他,有人给他送戒指,送金条,他都不收,但是他上面的领导全收去了。”徐英明说。
北京和平解放,徐圣泉又回到东阳务农。
1950年8月,受东阳县公安局的指派,徐圣泉不顾自身安危,混进当地匪窝当卧底,为人民政府提供匪情。
据徐圣泉之前口述,他在匪窝待了14天,了解到他们有多少枪、多少人,谁是营长,谁是连长,谁是排长等情况后,就悄悄跑出来汇报情况,为当地消灭匪患立了功。
再后来,徐圣泉在家里开起了小卖部,小店一直经营到上世纪90年代,他靠着这点生计养活一家人。
往事一件件,在今人看来难以置信,但在当时,都是热血男儿的从容之举。如今,97岁的徐圣泉大腿上那道被日本鬼子刺刀扎过的伤痕,裹挟在皮肤的褶皱中。
采访的最后,他奋力地举起右手敬了个礼,让大伙儿恍惚间又见到了这位抗战老兵的英姿。
“现在生活过得好,小时候吃过的苦现在都弥补回去了。”徐英明说,父母养育了他们兄妹四人,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目前,两兄弟按照单双月轮流照顾老人。平日里,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时常会来家里看望,老人每天都过得很满足。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