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头条   正文

5克可致死!这款网红“毒”玩具为何能一再公然售卖?

2025-09-12 06:43:07

来源: 央视网、央视新闻、工人日报、钱江晚报

作者:

近年来,一种号称“解压神器”的软泥类玩具风靡市场,成为孩子日常把玩最多的玩具。然而,这种“有毒软泥”却会危害孩子的成长。


图片

图片

网店销量“10万+”

有刺鼻气味的“三无”玩具火了


近期,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购买的“解压”软泥类玩具,经常散发出刺鼻气味,导致孩子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有些玩具包装中,没有厂名厂址信息和产品合格证,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由于这类软泥玩具产品的质量问题和相关的安全事件频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多次发布消费警示,并在市场上加大了对这类问题产品的查处力度。然而,部分商家转移销售阵地,在网络上进行销售。


记者发现,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上,起泡胶、水晶泥等软泥玩具以及各种自制软泥套装的销量都很高,一家店铺的“水晶泥”销量可达10万件以上。


图片

图片

玩具内含有毒硼砂

儿童误食5克即可致死


这类玩具的成型水内含硼砂。据电商客服坦言,成型水的成分除了水就只有硼砂。硼砂是一种有毒化合物,1至3克就会使成年人中毒,儿童一旦误食,5克即可致死。


5克相当于一小勺的量,这意味着,孩子玩耍时,啃咬手指、揉擦眼睛都可能引发危险。即便不直接摄入,长期接触也会影响孩子的肝肾功能和生长发育。


图片


记者网购了几款自制软泥玩具套装后发现,“成型水”的瓶子是硼砂粉末,需要购买者自行加温水调配成成型水。此外,大量高纯度硼砂粉,以“史莱姆硼砂粉、水晶泥原材料”在电商平台公开销售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记者在济南市、郑州市、临沂市等地的部分超市、文具店中也都看到了正在出售的“三无”软泥玩具。


图片


记者发现,这类高危有毒化合物,有些商家在销售中无任何消费提醒,有的“成型水”瓶身不但无任何生产信息,甚至没有标注硼砂成分和硼元素迁移量。有供应商表示,检测报告也可以造假,送检时可以为订货人提供硼砂含量较低的产品。


图片


对于玩具中的“硼的迁移量”,国家推荐性标准中有明确要求。但当记者将市面上公开售卖的4款“成型水”产品送检后发现,这几款产品的“硼迁移量”分别超国家建议标准8倍乃至19倍多。


图片

图片

“毒软泥”屡禁不止的背后


毒软泥严重危害孩子健康,早已不是第一次曝光,之所以持续泛滥,商家追求低成本暴利与监管滞后无疑是两大关键。


一方面,厂商为控制成本、追求延展性,明知硼砂有毒仍大量添加,甚至将硼砂伪装成“成型水”“凝胶剂”混淆视听,刻意隐瞒成分、规避检测;部分企业虚构厂名厂址,送检时用低硼样品造假,实际产品超标数倍却公然售卖,对孩子的健康风险视若无睹。


另一方面,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短板。


尽管多地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消费警示、加大查处力度,但从实际效果看,监管仍存在滞后性与碎片化问题:线上平台虽销量高,却因信息不对称难以实时核查产品资质,商家只需更换关键词就能规避搜索监管线下批发店、文具店分散隐蔽,部分店主与监管“打游击”,检查过后仍照卖不误。


同时,我国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硼砂,但在玩具安全强制标准中,目前尚未对硼元素迁移量作出限制。虽然国家推荐性标准有明确要求,但“推荐性”的属性缺乏强制约束力。某批发商说:“包装不能出现硼砂二字,销售时不能提。”这种“监管防什么,商家就躲什么”的现状,恰恰说明监管力度仍需加码,监管手段仍需升级。


此外,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于不合格玩具,除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以及所得之外,最为常用的惩戒手段是“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这样的处罚力度无法形成有效震慑。


儿童安全无小事,守护儿童的玩具安全,还需要形成合力。


首先,监管部门需从被动查处转向主动防控,扩大儿童用品重点监管清单,加大抽检频次,建立“黑名单”制度,推动“推荐性标准”向“强制性标准”转化,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切断非法销售渠道。


其次,电商平台需加强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关键词过滤和报警系统,对特殊商品强制要求资质备案。


三是要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有毒软泥”的生产者、销售者感受到刮骨之痛。


唯有监管发力、平台尽责、企业守心,形成全社会共治的合力,才能彻底清除“有毒软泥”的生存土壤。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