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09:04:35
来源: 无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旨在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固体废物的行为。
我市工程渣土跨区域非法倾倒、工业固废违规堆放等行为仍然存在。如何落实国家部署,切实破解我市在固废管理方面的难题?9月10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民问政》栏目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黎明,市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舒慧斌,市住房城乡建设稽查中心主任章雄飞,市行政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一处处长刘晓菁,金东区住建局城市有机更新中心副主任王中伟,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执法三科科长骆华强,金东区傅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孙建做客中心融媒体直播间,与市民在线交流。
主持人:目前,全市针对非法倾倒固废开展过哪些工作?发现的非正规固废堆放点位主要涉及哪些类型固体废物?
张黎明: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固体废物非法倾倒问题,持续开展了“昆仑”“绿剑”“剑锋”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同时,我们也联合建设、行政执法等部门多次对非正规固废堆放点开展排查整治行动。2023至2024年,省里分两批下发了疑似非正规固废堆放点619个,经过现场排查确认,286个点位不涉及固体废物,其余333个点位已全部整改完成,主要涉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等。2025年,我们组织开展尾矿、粉煤灰、炉渣等大宗工业固废非正规堆放场所排查,目前暂未发现大宗工业固废的非正规堆放场所。
主持人:目前我市工程渣土跨区域非法倾倒现象有所抬头的原因是什么?
舒慧斌:一是对工程项目管理未实现全覆盖。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主要集中在乡镇(街道),因不需办理施工许可证,使得该类项目容易逃避监管。
二是合法消纳场所不足。因消纳场建设涉及土地指标、邻避效应等因素,加之部分地区建设进度缓慢,使得该地区工程渣土消纳能力呈现缺口,造成跨区域非法倾倒多发。
三是利益驱使催生偷倒。受经济利益驱使,不法分子瞄准“商机”,擅自设置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形成运输、偷倒利益链谋取私利。
四是巡查监管存在盲区。跨区域非法倾倒工程渣土行为存在隐蔽性,他们采用盯梢、错时倾倒等手段逃避监管。偷倒行为多发生在夜间、监控盲区,部门全天候全区域监管存在难度。
五是跨区协同机制有待完善。渣土产出地和倾倒地分属不同地域管辖,且涉及多个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造成溯源取证困难、追责滞后,未能有效形成打击合力。
主持人:工业固废的非法倾倒更具危害性。请问部门如何监管产废企业?是否建立相关制度?
张黎明:主要从三方面监管。一是督促产废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建设贮存场所,如实记录相关情况。
二是开发“固废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将产废单位纳入“固废一件事”系统,实现了过程数字化闭环管理。该平台目前已纳管企业5万余家,日均活跃度超1800人次。
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将工业固体废物纳入“双随机”环境执法计划,完善信访举报渠道,强化部门协作,推动联防共治,树立典型案例。早在2021年,我们就已出台政策,建立相关制度。
主持人:工程渣土是建筑垃圾主要种类,占比较大,建设部门如何加强建筑工地的规范管理?是否建立全流程闭环机制?
章雄飞:一是项目开工前,须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向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清运处置建筑垃圾须取得处置核准。
二是贯彻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协调相关部门对项目竖向标高进行调整,减少工程渣土产出量;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分类处置模式,提高综合利用率。
三是通过视频监控、卫星定位等数字科技手段,依托省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运行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实现全程信息化监管。
四是建设项目主动在施工现场公示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种类、清运工期、终端去向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2023年制定《金华市工程渣土处置领域常态化监管机制实施方案》,通过强化管理闭环,统筹消纳场建设,夯实联动机制等举措,要求各县(市、区)建立并实施日常巡查制度,发动基层力量,及时发现和制止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与各部门联勤联动,不定期开展建筑垃圾领域联合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积极与公安机关协作,共同推进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的行政拘留和行刑衔接工作,形成威慑效应。
主持人:金东区是非法倾倒的高发区域之一,属地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巡查和源头防控?
王中伟:目前,我区成立工程渣土常态化治理工作专班,由住建部门牵头负责,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作为成员单位,构建综合治理模式。巡查方面,通过渣土办督查科每日巡查、成员单位日常检查、属地乡镇网格管理、执法部门常态联合执法等形式,在非法倾倒高发期重点开展,累计查获违法倾倒行为30余起,发现非法倾倒点位60余处。源头管控方面,有效打通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共享渠道,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后,渣土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指导,全程跟踪施工进度和出土情况。此外,在主要运输道路设置渣土管理卡点5处,构建防护网,有效阻止域外渣土输入。
主持人:近年来义乌查处的跨区域非法倾倒案件中,违法者通常用什么方式规避监管?
骆华强:义乌市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主要做了规范渣土清运、推进消纳场建设、创新处置模式、拓展外部消纳等工作。义乌一直积极与周边兄弟县市沟通,打通审批路径,给合理合规的土石方流通以合法途径,严厉打击私拉乱倒的违法行为,目前已与浦江、婺城、兰溪等周边县(市、区)建立联合审批渠道,2024年以来实现跨区域消纳108万方。
2024年共办理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件782起,其中运往义乌市外地区消纳的77起。
主持人:傅村镇曾发生多起夜间偷倒渣土现象,属地政府对闲置土地防止偷倒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孙建:我镇多发夜间偷倒渣土现象,且80%以上倾倒区域集中在征而未用或预征收土地上。今年以来,我们坚决打击偷倒渣土行为,查扣渣土车83辆,立案83起,3月份成功移交公安乱倒建筑垃圾行政拘留案件系全市首例。
主要有四方面举措:一是成立党政同责攻坚小组,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管理处、公安、行政执法、村(社)全员压上,定人定岗定责,每周复盘会商。二是建立“动态巡查+定点驻守”的工作机制,综合研判渣土车辆运行路径,设立两处专项检查点位和若干重点路口监控,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巡查。三是强化源头宣教力度,在重点区域安插告示牌88块,向辖区建设方、施工方、运输企业发放告知书56份,与47个从业主体签署承诺书。四是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抓司机更要揪老板、罚企业更要追责任”,“由车到人”深挖组织源头。
主持人:在查处倾倒工业固体废物方面,目前有哪些难点?
张黎明:一是发现难。非法倾倒行为隐蔽性强,通常发生在偏僻的郊区、城乡接合部,而且普遍在夜间进行,周边缺乏监控,执法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
二是取证难。尤其是危险废物的鉴别需要专业检测,溯源难度较大。另外,不法人员常采用虚假合同、多次转包、冒用资质等方式掩盖非法倾倒行为,增加了执法取证难度。
三是认责难。非法倾倒往往涉及产废企业、运输企业、个体司机等,尤其是源头产废企业以“不知情”为名推诿,导致部分环节责任难以界定。尽管查处工业固废倾倒有一定难度,但近5年来,我局对工业固废始终保持严管态势,共查处违法案件486起,罚款4323万元。
主持人:今年相关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如何?有无典型案例?
刘晓菁:截至8月31日,今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共立案建筑垃圾领域案件2088起,其中处罚金额10万元以上案件20起。
主持人:义乌是否和各县市建立联审联批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
骆华强:目前义乌和金华各县市之间都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发现违法行为,第一时间通知源头县市,属地执法部门会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反馈,各县市之间的跨区执法或配合执法机制非常顺畅。“八婺是一家”的观念,在工程渣土管理的相互协作和支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后如能打通各县市之间的联审联批,工程渣土管理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主持人:我市是否有计划增加消纳场建设?
章雄飞:工程渣土处置除用于制砖、工程回填、生态修复、堆坡造景等以外,剩余的进入消纳场填埋处置,需每年新增工程渣土消纳场所,以满足区域工程渣土产消平衡。目前部分地区存在产消不平衡问题,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我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据各县(市、区)编制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预测量和上年度属地建筑垃圾实际核准量向各县(市、区)下发工程渣土消纳场新增建设任务提示函;今年全市建设消纳场总容量任务为4200万吨。目前全市已完成1857.51万吨,在建消纳场容量约1575万吨,正在谋划推进容量约1400万吨。二是探索推进国有资本参与工程渣土消纳场建设、运营,统筹消纳场所建设。目前金东、兰溪、东阳、永康、浦江等通过公开出让工程渣土消纳经营权的方式,加快消纳场所落地建设。
主持人:对于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固体废物,各部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张黎明:我局已在金华市生态环境局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中开设非法倾倒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线索的投诉举报窗口,大家可以点击投诉举报,我们将进行核实和处理。在此提醒,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各企业和单位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好环保责任。
舒慧斌:一是强化源头管控。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产生核准、电子联单等的监管。二是强化基层网格巡查全覆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并实施日常巡查制度,配合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三是加强工程渣土消纳场建设。产消不平衡的县(市、区)要加大消纳场建设力度,确保产消平衡;加强跨区域处置协调,实现规范处置。四是强化执法协作。公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发挥法律震慑作用。同时,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破坏环境案件,及时与检察机关沟通,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刘晓菁:一是要强化建筑垃圾源头产生、过程运输、末端消纳等全链条的监管。二是要强化部门的协同,完善市、县、乡纵向和部门横向的协同机制,加强部门的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三是要继续严厉打击建筑垃圾领域违法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部门依法予以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数字赋能建筑监管和执法。
王中伟:一是要强化出土项目的管理,要把每一方土的去处都纳入监管当中,让电子转移联单实现闭环管理。二是要组织市级的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根源追溯,实现全市管理一盘棋。三是要大力谋划大型消纳场的建设,让渣土有地方消纳,解决疏的问题。
骆华强:一是完善信息互通互享机制,发现跨区域倾倒行为,倾倒地和运出地第一时间沟通对接,同步开展调查,共管共治。二是加强常态化联防联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跨县市的联合执法行动。三是完善跨区域消纳机制,疏堵结合,运出地和消纳地完善联审联批制度,保护合法合规的运输行为,打击少数私拉乱倒行为。
孙建:一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挖黑色产业链条,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行为人得不偿失。二是希望市、区两级能够给予乡镇更多人员力量支持,增加渣土检查卡点。三是希望市、区两级加快渣土消纳场地的规划和建设。四是希望对全市渣土产生企业进行全过程管理,构建闭环责任体系,从源头减少渣土倾倒行为发生。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