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新宅高山飘香⑫|郑祝良:香榧林里走出多元共富路

2025-09-12 09:16:30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从23岁外出闯荡创办工厂,到返乡扎根乡村,再到如今成为村里产业发展的“主心骨”,武义县新宅镇沿溪村村民郑祝良,用实干为村民开辟出一条可持续的增收路。

01
一次大胆的转型

郑祝良年轻时便离开家乡,前往丽水创办毛竹加工厂,专门生产毛竹夹架等家居用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次回乡时,总有村民希望他能“带一带”,大家日子更好些。

“带一带”三个字让郑祝良听进了心里。

2010年,一次偶然返乡让他发现了沿溪村本身就是一座“宝藏”。当时是11月正是木榧种子采收季,他看到许多绍兴、东阳的客商专程来到沿溪村收购木榧种子。他了解到,榧树素有“千年果树”之称,其生育期漫长独特,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历经18个月,每年9月,同一棵香榧树上总能看到成熟果、幼果与花芽“三代同堂”的奇异景象。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持续结实能力可达数百年甚至千年,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年种榧,千年飘香;一人种榧,百代受益”的说法。

而沿溪村海拔400的地理环境正式榧树生长的适宜场所,并且该村百年以上的木榧古树数量众多,仅武义县政府挂牌保护的木榧树就有183株,其中树龄最大的已达830余年。

为了进一步摸清香榧培育的门道,郑祝良专程前往省内多个香榧种植地考察学习。在考察中他发现,当地农户通过嫁接技术,将优质香榧接穗嫁接到沿溪村的木榧树上,沿溪村的木榧具备生长快、适应性强的优势,恰好是培育优质香榧的理想树基来源。培育出的香榧果实不仅品质上乘,还拥有极高的市场认可度。这也是外地客商,不顾路远每年都来沿溪收购木榧种子的原因。

既然沿溪村有这么好的种子资源,为什么不自己培育种苗,让收益留在村里?这个念头从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2012年,郑祝良正式投入香榧苗木培育,并从新宅镇承包木榧树的采摘管理权,又在后林畈村建起65亩苗圃,播下近80万颗木榧种子。

02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我们本地木榧不嫁接的话,结出的果子口感硬,牙口不好的人根本吃不动。嫁接后不仅品质提升,挂果时间也从15年以上缩短到5年。”郑祝良说,香榧培育是个慢功夫。种子催芽需3年,2~5年后才能进行嫁接,为确保品质,郑祝良专门从诸暨请来专业师傅,还从绍兴、东阳等地引进优质香榧接穗。

2017年,第一批嫁接过的香榧开始挂果,而五年间,他不仅给更多的村民带来了就地工作的机会,也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发展香榧苗木的产业中来。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要让村民一起参与进来,才能把产业做大。”郑祝良深知,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全村人的“大合唱”。为此,他牵头成立武义县绿谷香榧专业合作社,吸引30多位村民加入,他还积极向县里建言献策,推动香榧产业成为武义县新增造林的主导树种。

在政策扶持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针对村民种植需求,合作社“送苗到村”,并根据县里的基地造林和零星种植扶持政策,帮助村民申请补贴,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种植成本。

在郑祝良的带领下,沿溪村的香榧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合作社的香榧苗木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还远销安徽、江西等地。

03
特色农业遍地开花

除了香榧产业,沿溪村有种植番薯的传统,村民们擅长加工番薯粉丝,但以往家家户户零散种、加工出来卖不出的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郑祝良在村里进行了资源整合,设立3个集中加工点,统一把控卫生和品质,杜绝各种添加剂,确保“沿溪粉丝”的口碑。同时,他通过镇里山海协作、供销社对接、网红推广等方式,让原本在武义就很有名气的“沿溪粉丝”,销往上海、杭州等地,去年起就实现了“不愁卖”。

近年来,郑祝良还带领村民利用冬闲田发展萝卜、芥菜等冬季蔬菜种植。村里统一从供销社领取种子,分发给缺乏增收渠道的老年村民,待作物成熟后,再通过合作社和供销社集中收购。“以前冬闲田空着浪费,现在种上萝卜,新鲜的卖不掉就晒成萝卜丝,照样能卖钱。”村民黄双福笑着说,如今的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随着乡村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郑祝良又有了新思考。今年,在考虑到香榧苗木市场行情变化,他将部分香榧苗圃进行转型,腾出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在空出的土地上,郑祝良试种了16亩高山生姜。

“我们这里的生姜是本地品种,比外地姜更辣、香味更浓,品质有保障。”他介绍,生姜一年一种,9月份开始采收鲜姜,霜降后再卖老姜,亩产预计能从现在的3000多斤达到5000斤。为解决销路问题,他与农事中心合作,通过超市、线下渠道等进行销售,目前鲜姜已陆续上市,市场反响良好。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宅人,希望通过林业和农业产业,让山区农民都能有稳定的收益,让沿溪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回乡10余年郑祝良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如今的沿溪村,香榧苗木为长远发展打底,番薯粉丝、冬季蔬菜、高山生姜等产业实现“短期增收”,形成了“长短结合、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