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AI时代教育“定海神针”何在?义乌绣湖小学120名教师著书给出答案

2025-09-12 16:02:32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金晓英

孩子情绪暴躁、幼小衔接不适应、学习习惯差……面对这些教育难题,问人工智能,往往能得到一套看似全面的方案,可把这些方案用到自家孩子身上,家长还是常常摸不着头绪。

当AI能为教育问题提供系统方案时,学校与教师的价值何在?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的“定海神针”又该是什么?最近,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的120多名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汇编出版了《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和《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长?》两本教育著作。书中,针对小学1~6年级家校共育中遇到的普遍难题,给出了既有温度又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图片

聚焦真实教育场景,120个案例破解成长难题

这两套书围绕小学阶段60个典型教育问题展开。在《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里,绣湖小学的老师们就像一群“教育侦探”,遇到学生在情绪管理、学科偏科、社交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他们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学生行为背后潜藏的成长需求。

比如,碰到学生情绪暴躁这个常见问题,老师们没有简单套用理论。他们走进学生的家庭,详细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有的学生来自重组家庭,缺少父母陪伴,想通过暴躁行为吸引关注;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到了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再加上父母对自己期望太高,才控制不住情绪。针对这些不同情况,老师们分别给出了“重建安全感”“青春期情绪纾解”等个性化办法。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长?》一书,以“家校成长共同体”为核心,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帮助家长解决在孩子学科学习、学段衔接、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困惑。书里的一系列真实案例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家长们清楚地认识到,孩子成长路上,光有陪伴还不够,还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工智能时代,守护教育的“定海神针”

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朱向阳,在书里回忆了30年前刚当老师时的一段教学经历。那时他接手了一个毕业班,班里既有一批数学竞赛成绩优异的尖子生,也有18名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中6名还存在学习障碍或发育迟缓的问题。在当时教育管理比较粗放、大家普遍关注尖子生培养的环境下,他却“不甘心”放弃这些学习吃力的学生。朱向阳借鉴“复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分层教学。经过努力,毕业时,这个班不仅在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更让人高兴的是,有10名原本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脱困”,实现了学业上的进步。这份源于内心的“不甘心”,后来慢慢发展成了系统的教育研究,照亮了更多学生的成长之路。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的“定海神针”是什么?对此,朱向阳认为是“与真实的人建立具体的联系,发生真实的故事”。和人工智能的“通用回答”相比,一线教师的方案充满“人文温度”:他们能弯下腰看到学生“清澈的眼神”,能从家长“日常琐碎的描述里,找出学生成长的真实需求”。这种面向每个个体的教育,正是AI浪潮下教育不变的核心。

如今,绣湖小学的教师们把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情怀,都融入这两本书里。他们把每个学生看作独一无二的“种子”,这些种子“有的喜欢阳光,需要足够的鼓励和肯定,有的需要深厚的土壤,渴望安静沉稳的成长环境”。而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就是凭借教育智慧,“因势利导,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里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