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07:27:03
来源: 金华市人民医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的深情笔触,道出了无数人心中对亲情的珍视与依恋。
老人,作为家庭情感的温馨“聚合点”,不仅见证了子女的成长轨迹,更拥抱了孙辈的降生,编织出家族间最坚韧的情感纽带。
9月3日下午,一个温馨而感人的场景在金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悄然上演。患者胡奶奶的儿子将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亲手交到了医护人员手中,并向ICU团队赠予了自己出版的画作集,亲自书写的对联及团扇,以此表达对自己的感谢。
交谈间,家属的言语中流露出如释重负的欣慰与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
危在旦夕 生命悬于一线
胡奶奶已有86岁高龄,长期饱受类风湿关节炎的折磨,需依赖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这导致她的免疫力极度低下。
入院前三天,她突然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三日后病情急剧恶化,体温飙升至39℃,血小板数量显著下降。
收治入院后,病情如脱缰野马般难以控制,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接踵而至,急诊肺部CT显示两肺广泛受累,呈现“白肺”征象,生命危在旦夕,被紧急诊断为“重症肺炎”,随即转入综合ICU进行抢救。
信任携手 共筑生命防线
转入ICU后,医疗团队迅速展开评估,诊断胡奶奶患有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多重危重病症。
面对胡奶奶病情的急剧恶化,医疗团队表示必须立即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甚至考虑ECMO治疗。了解到胡奶奶情况如此严重,家属心里顿时慌乱起来,一度拒绝有创通气并萌生转上级医院念头。
在此关键时刻,医护人员一边用无创呼吸机竭力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边由ICU主任医师项美姣将家属请至示教室,以专业、耐心、清晰的态度全面分析了病情的危重性、治疗挑战及拟定方案。
这份专业的解读与坦诚的沟通如同一颗“定心丸”,特别是胡奶奶的儿子作为医疗同行,对诊疗过程给予了充分理解与信任。
经过家庭会议的商讨,家属一致决定留院治疗,与我院ICU团队并肩作战。
多措并举 勇攀医学高峰
ICU团队迅速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紧急救治方案: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全力维持血氧饱和度;快速完成支气管肺泡灌洗,送检基因组测序以明确病原;经验性启用强效广谱抗感染治疗;经严密评估后,果断实施肺复张与俯卧位通气;全面加强器官功能支持与生命体征维护。
然而,即使在纯氧通气下,胡奶奶的血氧饱和度仍处于危急值水平。团队依据影像与临床研判,实施肺复张后血氧饱和度短暂改善,随即展开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治疗
精准溯源 鏖战顽疾
次日,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提示“耶氏肺孢子菌(PJP)感染”——这是一种常见于严重免疫抑制患者的致命机会性感染,非HIV感染者一旦罹患重症PJP,死亡率极高。
团队立即与家属沟通,调整抗感染方案,改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针剂联合卡泊芬净,辅以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持续每日俯卧位通气长达8天,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期间,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状况起伏波动,始终牵动着医护与家属的心弦。
在PJP感染初步得到控制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状况有所好转,CT显示“白肺”范围逐渐缩小,但仍持续低热,炎症指标居高不下。
主治医师杜晓露建议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提示合并“嗜肺军团菌”感染,两大致命病原菌的叠加使得治疗难度陡增。
团队随即精准调整抗感染策略,历经波折,患者的病情终于迎来转机,体温、氧合稳步改善,呼吸机参数逐步下调。
第12天,成功撤机拔管,调整为经鼻高流量氧疗。
康复介入 重获新生之光
拔管成功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胡奶奶又出现获得性肌无力,肢体功能严重受限。
团队毫不松懈,立即调整营养策略,并邀请康复科介入,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预防谵妄发生,同时允许家属陪护。
在医护、康复师及家人的共同努力与鼓励下,胡奶奶的肌力日渐恢复,精神状态显著好转后,老人由衷地感叹:“这下我不会死了,感谢你们!”言语间充满了新生的喜悦与由衷的感恩。
医患同心 共绘生命华章
胡奶奶家属的全程陪伴、无条件信任与支持,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胡奶奶的儿子,作为医疗同行,他展现出了充分的理解、信任与配合,与医护团队建立起了坚实的同盟关系。
在ICU的26个日夜,医护团队始终以专业为盾、以关怀为光,为老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对团队而言,锦旗上的字句不仅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而对胡奶奶的家人来说,母亲平安回家的身影,就是最珍贵的“人生来处”。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