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头条   正文

浙婺携《白蛇传》《穆桂英》亮相上海 两日连演点燃戏迷热情

2025-09-13 17:45:5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夏斌婷 /文 蒋震 项志威/视频


9月11日至12日,上海宛平剧院连续两晚被婺剧的高亢唱腔与灵动身段填满。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简称“浙婺”)携经典剧目《白蛇传》与《穆桂英》登台,两场演出皆火爆,落幕时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叫好声,又一次印证了婺剧的感染力。更值得欣喜的是,观演的年轻观众人数过半,其中还有不少国际友人的身影。

9月11日晚,《白蛇传》率先登场。大幕拉开,西湖断桥的布景伴着轻柔音乐缓缓铺展,白素贞与许仙初遇的桥段里,演员以婉转的婺剧唱腔传递情愫,咬字清晰、韵味醇厚,台下戏迷不自觉跟着轻哼。

而当剧情推进到“盗仙草”段落,氛围瞬间切换——饰演白素贞的演员身着白素衣,手持双剑与鹤童、鹿童对打,婺剧武戏的“硬桥硬马”在此刻尽显:翻身、劈剑、旋子等动作干脆利落,剑穗翻飞间不见丝毫拖沓,舞台灯光随武打节奏明暗交错,台下观众屏息凝神,待一段高难度对打结束,全场立刻爆发出热烈掌声。

“水斗”一折更是当晚的高光时刻。当法海掷出锡杖喝令“看法宝”时,一幕震撼人心的场景在舞台上展开:一前一后两名小沙弥各执龙头龙尾道具,中间十余名演员以身体叠成龙身,一条由“人龙”组成的金色巨龙腾空而起,龙身随武打节奏时断时续、重组腾挪。这一设计将舞龙技艺与戏曲武艺结合,具象化了法海的法力,也更好地展现出婺剧“文武兼备”的独特魅力。

当战斗的硝烟散尽,西湖断桥边的重逢成为全剧情感的巅峰。白素贞与小青以“蛇步”登场,细碎的台步呈“S”形前行,仿佛踏水而来,衣袂飘动间仍带着“水斗”后的疲惫与倔强。许仙跌跌撞撞逃至桥头,慌乱中鞋飞帽落,一连串“吊毛”“僵尸躺”“抢背”等高难度动作,将他的惊惧与悔恨化为身体语言——他时而瘫坐在地,时而踉跄后退,“许仙十三跌”的每一次摔倒都精准地贴合着内心的挣扎。

小青持剑追赶的场面尤为火爆,白素贞则在两人间艰难周旋,三人在桥上形成动态三角:许仙的躲避、小青的追杀、白素贞的阻拦,构成了一场充满张力的“三人舞”,将悔、怒、悲三重情感层层递进地铺陈开来。这一番“唱煞白蛇,做煞青蛇,跌煞许仙”的表演,不愧是被周恩来总理称赞的“天下第一桥”。

散场后,在上海工作的美国观众Aaron连呼“Amazing”“Exciting”。第一次观看戏曲演出的他很喜欢,“‘水斗’的人龙太震撼,情感又这么吸引人,真正让我看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

9月12日晚,《穆桂英》接棒登场,画风从缠绵爱情转为家国豪情。“穆桂英下山”段落,演员迈着婺剧特有的“寸步”亮相,背上靠旗随着步伐轻轻颤动,既显巾帼英姿,又不失灵动。“辕门斩子”一幕中,穆桂英与杨六郎的对手戏张力十足:面对杨六郎的威严,穆桂英先是据理力争,唱腔坚定;提及家国大义时,声调又多了几分恳切,眼神里的坚定与柔软交织,将人物的多面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让观众惊叹的是“大破天门阵”的武戏群戏。数十名演员身着铠甲登场,刀枪剑戟的碰撞声与锣鼓声交织,形成壮观的战场场面。穆桂英手持长枪,在阵中穿梭腾跃,“鹞子翻身”“持枪旋转”等动作一气呵成,靠旗始终保持整齐,不见晃动。

台下一位年轻戏迷小刘时不时举起望远镜目不转睛:“之前总觉得传统戏曲节奏慢,这次看浙婺的《穆桂英》,武戏又帅又燃,穆桂英的飒爽完全戳中我,以后必须多关注婺剧!”

专程从新加坡赶来的凌东明也说,看完很激动、很感动。“我觉得他们整个团就是用生命来做戏的,全团都是哪怕一分钟,他们都有戏,都用心用情去做。真的太棒了!”凌东明说,他们一共11人,早早抢好票,组团从新加坡来看戏,一连看三天,看完《白蛇传》和《穆桂英》,还要看《三打白骨精》,期待浙婺带着这些好戏去新加坡演出。

两日演出落幕,不少戏迷仍在剧场外等着,一边交流观演感受,一边捧着戏票、节目单等着演员签名合影。其中,不少人还买了今晚《三打白骨精》的演出票,“在网上刷到过片段,期待能够现场感受”。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