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金义新区“三大突破”专项行动纪实

2025-09-18 11:55:18

来源: 无

作者: 苏宣萌 倪国栋

每周碰头一次,由区委书记召集和主持。会上,大家直奔主题,各分管领导通报交流上周项目推进情况,反映、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金义新区,有一场雷打不动的会议——“三大突破”专项行动工作例会,每次会议,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悉数出席。

据统计,自去年6月以来,“三大突破”专项行动工作例会已召开50余次,足见金义新区对这项会议的重视程度。一场专项行动工作例会为何能开50多场?这场行动又为新区带来了哪些蝶变?一个个时间维度,标注出这场攻坚行动背后的深意。

选择才有机会,相信才有可能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真正的渔夫,从不会等到风平浪静才出海。他们深知:潮汛不等人,信风只渡有准备的帆。对于金义新区而言,发展亦如征海。纵然前方并非总是清晰可见,但他们选择相信——相信实干的勇气能开辟航道,相信坚持的力量终将抵达丰饶之海。

面对产业能级偏弱、竞争压力加剧的现实,区委五届五次全会以来,金义新区立足新起点新方位,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审视谋划工作,提出了“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的决定。针对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科学理念、有效对策——坚持“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一个目标,加快项目、产业、平台“三大突破”,努力干出不负省委期望、市委期许、人民期待的新业绩。

瞄准宏伟的战略部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攻坚办法。

“这个项目用地手续是否能按时完成?”“政策处理进度怎样,主要存在什么问题?”“资金保障能否落实?”……每次工作例会,区委主要领导随机抽问,各分管区领导逐一汇报重点项目上周推进情况、本周工作安排,涉项目相关单位、镇街主要负责人对答。

用数据说话、用事实阐述,会场里回荡着务实高效的会风、严谨细致的作风,让人强烈感受到新区“竞争赛马”的鲜明态度。一名多次参加会议的干部告诉记者:“每场会议以问题为导向,内容实、接地气,不回避问题,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一场场攻坚会议,折射的是新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五低不是新区’——低总量、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率、低标志性,仍然是新区当前最大的短板,是必须坚决迈过的一道坎、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区委决定持续攻坚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以重点工作的攻坚冲锋、突围突破,牵引带动各项工作整体提升、全面跃升。”金东区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上,金华金义新区管委会主任、金东区委书记黄国钧再次发出动员令。

从全球发展格局看,这是城市竞争的关键支撑。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大平台、大项目不仅是产业链整合与创新生态构建的载体,更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战略位势的基石。正如北上广深依靠前沿科技布局持续引领发展,金义新区的持续攻坚,正是为了在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筑牢未来发展的根基。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地推进项目、聚集产业、构建平台,才能推动城市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从全省县域竞争态势看,这是突围奋进的必然选择。浙江“千亿县”俱乐部持续扩容,2024年已达33个,“头部领跑、中部胶着、尾部追赶”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金义新区深知,要在这样的竞合环境中突出重围,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产业集聚与平台赋能,必须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奋力一跃、奠定胜局。

从全市战略使命看,这是彰显浙中担当的关键落子。新区肩负着金义一体化发展的主平台、主力军、主战场的重要使命,面对市委发出的锚定目标抓落实、担当作为勇争先,奋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的号召,金义新区提出全面开启决战“双千亿”新征程,坚定回答好金义主轴拉动力提升和金华市区首位度提升两大“必答题”,全力以赴打造全省“第四极”的核心区、增长极。从设区以来GDP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到决战“双千亿”的目标跨越,新区难度远超同段位县市。正是这种高难度跨越,才能凸显金义新区在全省、全市战略中的作为,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和金义都市圈发展注入新动能。

城市竞争是一场长跑,金义新区从未停下脚步,而是高昂“钉钉子”精神,以每周例会等形式一锤一锤敲,持续推进“三大突破”,不是被动应对,而是战略主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它基于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彰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就如渔夫不畏风浪、毅然出海,不是因为看到了鱼群,而是深信大海终将回报勇者;新区选择突破,正是因为相信:唯有选择,才有机会;唯有相信,才可能真正抵达。

行动才有结果,坚持才有希望

大海从不许诺每一次撒网都有收获,但它始终回报那些敢于在风浪中坚持的渔夫。金义新区的奋斗历程,正是对这一信念的生动诠释——不要坐等风口,风口不会为你而来,风口的存续也有“窗口期”,要以持续的行动抢抓机遇、抢滩“窗口期”;不要畏惧艰难,而要坚持做好“难而正确”的事,用坚定的坚持赢取光明的未来。

自去年6月首次召开“三大突破”专项行动推进会以来,金义新区已连续召开50余次工作例会。这不是简单的会议叠加,而是一场场聚焦问题、攻坚突破的实战演练。每一次例会都是“钉钉子”的过程:一锤一锤敲实责任、一项一项破解难题、一步一步推动落实。黄国钧多次强调:“抓落实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深、新、韧、实——认识要深、方法要新、韧劲要足、作风要实。”

在这一过程中,金义新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打法”:从“一周一督导、一周一例会、一周一复盘”的工作机制,到“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从“躬身入局、扁平高效、一体推进”的并联作战体系,到“以实诚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这些机制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文,而是烙在行动中的印记。

行动,让新区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的赛道上抢得了先机。在零跑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机器人正忙着组装汽车零部件,在这道工序前,智能分拣机器人正在进行分拣工作。放眼整个车间,机器人与工人各司其职、配合流畅。“项目从开工到量产仅用10个月,其中,发改、经信,以及金义产投、金义发展集团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零跑汽车项目经理告诉记者,该零部件项目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搅动着“新区智造”的一池春水,从研发到制造、销售服务再到汽车零部件,汽车产业链企业纷纷“落子”,李尔、至信等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已新引进配套项目24个,总投资超146亿元,以零跑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成型。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7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建成,云蝶中心、金漪集、龙腾半岛等功能中心投用,吸引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一批前沿项目落地。如今,金义新区正力争三年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第一区”,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抢占制高点。

坚持,让新区在一次次攻坚中刷新“速度纪录”。“白天做基础工作,晚上入户政策处理,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早一天签约,项目就能早一天落地,大家你追我赶,都铆足了劲。”东孝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常务副主任俞诤说。启动征迁工作以来,有关部门和属地镇街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推进征迁工作,再一次跑出了“新区速度”。鞋塘千亩方项目坟墓搬迁提前完成,铁路枢纽扩容征迁创下“杨梅塘速度”,7天完成898户签约;下金山区块488户征迁仅用29天;华东国际联运新城、金漪湖科创平台、千亩工业用地整治等项目推进势如破竹。这些“速度”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5+2”“白+黑”的拼搏身影,是“钉钉子”精神的生动外化。

实干才有实效,耕耘才有收获

渔夫相信大海,新区相信实干。一年来,金义新区以“三大突破”为抓手,不仅实现了产业的跃迁,更迎来了人口、城市、民生、信心的全方位“满载而归”。

人口是最真实的“投票”。“这里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创企业,在这里扎根很安心。”轻舟智航(金华)科技有限公司硬件集成团队负责人徐翔说,今年4月,他携团队来到金义新区,亲眼见证了金漪湖区域的发展和蝶变,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高端人才落户于此。今年1—8月,新区每月净流入人口近8000人,实有人口突破86万。连续5年每年引进大学生超1万人,人才总量突破10万,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这些人选择新区,不仅是对发展环境最直接的认可,也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真正实现了以产促城、以城留人。

教育是最温暖的“名片”。在赤松镇中心小学,焕新的校园环境,为新学期的到来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加安全舒适的校舍,更加现代化的教学空间,拓展提升的运动场地,干净明亮的食堂空间,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足迹。此外,随着金东“躺睡自由”工程持续推进,全区4万余名学生已实现午休“躺睡自由”。“以前在老校区只能趴在课桌上睡觉,睡醒后脖子又酸又疼。去年搬到新校区开始躺着睡,今年又用上了更便捷的躺睡椅。”学生茶丽华熟练地展开躺睡椅,座椅瞬间变成平坦的睡床。近年来,金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实施“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行动,一次性建成投用14家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2所,新增学位1.5万个。光南小学等“未来学校”成为全市教育新标杆,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获全省A等,教育满意度跃居全省第14位。

数据是最硬核的“答卷”。上半年,新区GDP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社零、出口等指标领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楼宇经济突破65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新区从“地缘中心”向“发展中心”蝶变的坚实脚步。

项目是最动人的“风景”。零跑汽车零部件项目全面量产,润马光能高效投产,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浙中版“松山湖”格局初显,环积道山共富圈旅游收入超1.5亿元,金漪湖云水汀被誉为“金华的小三亚”……一个个项目从图纸走向现实,从荒地上崛起成为城市新地标、产业新引擎、共富新样板。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最真切的“回响”。“爱心卡”养老模式全省推广,浙中建材市场历史遗留问题圆满解决,“白天接访、晚上家访”机制让信访量大幅下降,村医入村、医院扩容、城市更新……新区的每一天都在变好、变美、变暖。

过去,不少人说金义新区产业层次低、数量少、规模小,不少产业尚是散兵作战,少数企业在五金工量具、美妆、智能制造等领域“单点突围”,缺乏完整产业链支撑。如今,一条“3+3”的产业生态链已然成型。更关键的是,产业边界不断打破,高能级科创平台走出的科研成果逐步成为“生产要素”,渗透到制造、文化、农业等千行百业。这种“创新突破、全域蝶变”的产业之变,正是金义新区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攻坚“三大突破”,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新区用实践证明,不必“复制”北上广深的路径,而是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及资源禀赋,树立良好的思想、理念、作风,走具有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

正如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满载而归。金义新区,正以行动派的坚定、实干家的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新区新实践中创新驱动、全域蝶变。我们相信,新区的明天,必将如朝阳跃海、光芒万丈!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