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昨夜鱼龙舞,“体育+非遗”,“浙BA”赛场内外都精彩

2025-11-06 13:19:51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郑宇恒 胡晨歆/文 傅俊 楼冀阳/摄

“浙BA”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也是参赛城市向外界展示文化魅力的舞台。

11月5日晚,金华队主场迎战诸暨队,迷你板凳龙子灯文创产品被赠予球员,传递美好祝愿;浦江滚地龙表演气势如虹,赢得满堂喝彩;场外市集化身非遗长廊,梦幻鱼灯精彩亮相,浦江麦秆剪贴、十字花等非遗手作在现场展示。场内外的非遗元素,为球迷们带去独特体验。


迷你板凳龙子灯文创赠球员

在赛前仪式上,双方球员互赠象征两地情谊的纪念礼品。

诸暨队向金华队送上原锅同山烧,愿醇香美酒化作友谊之泉,历久弥香;金华队则以精致的浦江迷你板凳龙子灯回赠,龙灯节节相连,恰如赛场内外的心手相牵,既展示非遗的厚重积淀,也传达睦邻友好的温情邀约。

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制作工艺集书法、绘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表演形式融体育、杂技、舞蹈于一身,兼具粗犷与细腻的风格。迷你板凳龙子灯以竹木为骨架,分为灯具与灯柱两部分,龙身复刻了“麦饼团”“剪刀箍”等经典灯舞阵式,每片灯面皆由浦江籍中书协、中美协书画家亲笔创作,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延续了传统板凳龙的特质。

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轩虹介绍:“今年初,浦江板凳龙曾赴北京展演,此次作为伴手礼的迷你板凳龙子灯,正是由进京展演的原班团队精心打造,既可以作为装饰摆件,也可手持把玩,体验舞龙灯的乐趣。”

(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自浦江板凳龙作为“新年庙会、社火(民间表演)、灯会”代表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携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持续推出文创产品,板凳龙元素被巧妙运用于发簪、抱枕、冰箱贴等日常用品的设计,深受大众喜爱。其中,迷你板凳龙子灯于今年7月入选金华特色伴手礼,至今已售出900余件。

“板凳龙寓意风调雨顺、吉祥安康,我们想将这份美好祝愿送给球员。”张轩虹表示,若大家对板凳龙系列文创产品感兴趣,欢迎前往浦江县非遗馆探索更多精彩。

随着比赛进入中场休息,“NPC”登场与观众互动,送出多重好礼。礼包内含浦江三个4A级景区——仙华山、江南第一家、神丽峡的免费套票及浦江县旅游手绘地图,还有一件来自聚衣堂的瑜伽服。这份礼物不仅承载着山水文化之美,还是一份运动的邀约,希望大家能在自然中舒展身心,在运动中发现更美的风景,收获健康与快乐。

浦江滚地龙亮相

比赛节间休息时段,由浦江县文化馆组织的4个文艺节目轮番上场,兼具地方特色与观赏性。

其中,浦江滚地龙作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亮相,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在节奏鲜明的鼓点伴奏下,四条龙灯摆出“双龙抢珠”“双开门”“梅花形”等经典阵型,动作灵活,场面热烈。演出高潮阶段,四龙分别朝向四方,与龙珠默契配合,展现出丰富的造型变化,流畅且富有韵律。

节目领队楼慧萍介绍,此次前来演出的是文溪女子舞龙队,队伍成立于2007年,成员均为村中妇女,经常被邀请到各地表演,“‘浙BA’第一阶段比赛时,我们就曾来到现场表演,当时准备了两条龙。考虑到球场四周都有观众,这次派出最大阵容,四条龙一起上场,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接收到祝福。”

据介绍,浦江滚地龙是浦江龙灯中的一种,龙身共九节,由一人执龙珠引领,取“龙抢珠”之意,由于节数适中,形象优美,所以舞起来矫健灵活。表演者会依据龙的习性与动态,结合扭腰、甩手、转脚等身体语言,展现盘、滚、游、翻、跳、戏等动作。当晚的比赛开始前,两条龙灯还在场馆外进行预热表演,地躺龙、盘龙等高难度动作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我是第一批加入女子舞龙队的,目前队员年龄多在六七十岁,为兼顾表演效果与安全,我们在动作编排中适当融入舞蹈元素,使演出既美观又适宜。”楼慧萍说,舞龙队正计划招募更多年轻队员,推动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

当晚,其他文艺节目也各具风采。婺剧舞蹈《新梨花夜巡》在保留传统台步、亮相与翎子功基础上,融入现代编舞,表演者们在群舞阵型的变换中,展现“夜巡”的恢宏气势;歌舞《婺州夜书》以“新金华人”的城市生活为线索,串联婺州古城、婺江水、尖峰山、万佛塔等地标,演绎本土的市井烟火;舞蹈《太极舞韵》则融入了太极拳的元素,展现“武舞融合”的探索。

鱼灯“游”进市集

夜幕降临,伴随音乐声,浦江鱼灯巡游队伍惊艳登场。浦江鱼灯历史悠久,色彩明艳,多以鲤鱼、鳌鱼为原型进行创作,是浦江人民寄托“年年有余(鱼)”“鲤鱼跃龙门”“独占鳌头”等美好愿景的生动载体。2006年,浦江鱼灯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胡晨歆/摄

市集中,被点亮的鱼灯在夜空中摇曳生辉,瞬间俘获观众的目光。专业演员执灯轻舞,随着演员脚步晃动,鱼群时而“群戏碧波”,时而“跃过龙门”,灯影在人群之中流转,生动浪漫。现场观众纷纷驻足欣赏,举起相机、手机记录下这惊艳一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浦江的鱼灯舞,鱼灯很漂亮,观赏性很强。”市民陈女士赞不绝口。

市集中央静卧着一条浦江板凳龙。浦江板凳龙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夜幕下,龙身光华璀璨,气势恢宏,与灵动的鱼灯相映成趣,共同诠释着浦江非遗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

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张霓环带着不少麦秆剪贴作品来到市集现场展示。“浦江麦秆剪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取材于小麦麦秆,工艺复杂。”此次,张霓环带来了麦秆剪贴画和麦秆团扇,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小众的传统工艺。

造型饱满的宫灯、憨萌可爱的玩偶、色彩鲜艳的荷包……浦江十字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明园忙着向过往市民介绍各种刺绣产品。“这些文创产品都采用了浦江十字花的缝制工艺,还融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卡通图案、文创元素,今天收获了不少球迷朋友的喜爱。”

同样受到市民球迷喜爱的还有浦江麦饼、浦江牛清汤、浦江米筛爬等本地特色美食。市民赵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二,每晚7时许放学后要吃夜宵。听说“浙BA”外场有浦江美食牛清汤,她特意驱车前来购买。没想到排队购买的市民不少,商家准备的200个碗全部用光,赵女士焦急地等碗。等牛清汤打包后,她立马开车赶往学校。

“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浦江牛清汤摊主陈兴华说,出摊3个多小时就已经卖出去400多碗牛清汤。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