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金报时评  正文

【金报时评】拼出更多发展成果 惠及更多普通群众——五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

2020-02-19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吴振荣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6日消息  本报评论员  吴振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

  有没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操持着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的群众有最切身的获得感,也有最大发言权。

  登山健康跑

  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无论是孩子上学、大人就业、老人看病,还是空闲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民生领域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推进,有些工作创造了金华经验,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创历史新低,新引进大学生人数破10万,在金高校毕业生留金人数增长19.1%;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待遇水平提升幅度居全省前列;出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省基础教育重点县全“脱帽”,违规补课、有偿家教、校外培训乱象整治取得实效,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经验全国推广;建成14个县域医共体,市人民医院、市妇保院迁建工程基本完工,获批医保智能监管等两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东阳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获国务院表彰;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亚运分村和亚运场馆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农村文化礼堂491个……

  市妇幼保健院项目整体建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标准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总任务,我市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坚决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这一要求,既是思路又是招数,既是承诺又是动作。围绕民生保障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是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失业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加快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推进城乡居民增收;要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健康金华行动,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积极推进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强化文化设施投入,加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力度,促进文化繁荣提升……

  金东塘雅镇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的民生谋划,着眼于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拼搏实干,织密民生网底,筑牢保障基石,一定能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底气。

更多资讯关注金华新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