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金报时评  正文

【金报时评】奋斗着就是幸福的

2020-02-19

来源:

作者: 孙媛媛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婺江之畔的金华儿女和祖国共成长、同奋斗,用奋斗者的姿态演绎精彩人生,书写热血答卷。

两个月来,本报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奋斗者·我和我的祖国》。受访的奋斗者,是我市近几年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浙江工匠等荣誉称号的个人和团体。作为八婺大地上平凡的一员,他们身上闪耀着拼搏奋进的光芒,让普通的事业变得不平凡。

研制品质火腿,陆金龙精益求精只为做好一条“腿”,在西藏无人区开拓养殖基地,是世界舞台上为中国火腿发声的第一人。

埋头技术创新,倪志权忘我付出,“草根”专家主持国家火炬计划示范项目,带队研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

扎根社区医疗,马爱芳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为老百姓打造“15分钟医疗圈”,事无巨细做深做透服务让群众便捷、安全、舒适就诊。

倾情教育事业,郭慧笃学力行,无私奉献致力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她推行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实践模式”在全省推广……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在各自的行业上深耕超过30年,用智慧和汗水攻破一个个难关。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干一行爱一行”是他们的共性,数十年如一日,以初心致敬使命,以匠心回馈社会。

他们中有人早已过了退休年纪,却依然奋斗在业务一线,继续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实践人生理想。

记者采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时,今年75岁的他正在筹划一项4米高的竹编“巨作”。问及曾获得的荣誉,他笑称,“年纪大了,我已记不清楚,这些并不重要。”但当谈及“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时,他精神矍铄,“这个话题我很愿意和你分享,无论在什么时代,奋斗是永恒的主题。别看我年纪大了,创作的高峰永远在下一个。”

何福礼的实干真诚让人动容。奋斗者的魅力正是体现在进行时上,而非仅仅是“功劳簿”中。

在混凝土管业制品领域的各种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名单上,已65岁的倪志权依然是常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他初心不改、本色不变。

在国际陶瓷博览会上,陈新华让千年婺州窑精彩绽放。同样65岁的他,仍一心扑在婺州窑传承发展的事业上,他的脑海里高速运转的是振兴婺州窑五年规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云花,用大半生扮演“麦田守望者”,挖掘保护传统手工艺麦秆剪贴。办企业、写教案、建博物馆,现年77岁的她仍奔波在乡土文化传承的道路上……

系列报道中,一个个奋斗者的故事写满忠诚和热情,他们不外乎发出同一个声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走在奋斗的道路上,就是幸福的。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不善言辞,一旦谈及领域内事务,就变得滔滔不绝。奋斗者的状态告诉我们,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奋斗着的人在精神上永远是富足的。

一线工人、中层骨干、能工巧匠……八婺儿女,每个爱岗敬业、努力拼搏的奋斗者都是城市发展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新时代金华精神。

奋斗着就是幸福的,守住初心干事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幸福便会一路相随。

更多资讯关注金华新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